科研查询
站内搜索
通知公告
网站首页 >> 正文
科学技术处2018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2019-01-02    发布人:    浏览次数: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科技处与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及广大教师共同努力,2018年我校科技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有些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现将2018年度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服务为本,破解难题,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科技处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积极研究上级政策精神,制订了一批政策制度,进一步优化了制度体系,解决了困扰科研工作的一些难题,有效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创新案例得到省教育厅网站宣传报道。2018年出台的科研政策文件主要有:

(1)出台《科研经费报销暂行办法》(校政发科[2018]3号)。此《办法》采用问题驱动创新举措,力求松绑解难,务实管用,有效破解了师生在野外调研、学生参与调研、自驾车调研、图书资料等经费报销中存在的12类困难,对各级各类纵向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开展科研活动使用特殊交通工具相关费用、业务接待费、劳务费、图书资料费、版面费、专利费等费用报销和资金支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2) 出台《“双百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校政发科[2018]4号)。此《细则》以抓实抓细抓紧抓出成效为总体要求,系统性地对实施“双百行动计划”的职责分工、服务质量、协同协作、管理考核、廉洁守纪等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有效推动“双百行动计划”项目取得实绩实效。

此外,为推进我校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和对外服务,优化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科技起草了《湖北文理学院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会商,修改完善该《办法》。

二、精心谋划,抓实提质,高级别科研项目保持省属同类院校前列。

在校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2018年科技处着力发动各二级学院组织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2018年学校获得国家级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含2项转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虽然立项结果差强人意,但通过深入细致地组织发动,开展了一系列有的放矢的工作,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强化了责任担当,明确了差距不足,树立了克难奋进、迎接挑战的决心和信心,为2019年度国家基金申报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科技处制订了《2019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安排》,并指导各二级学院制订了《实施方案》;邀请了高水平专家来校召开全校性科研培训会5次,组织二级学院召开培训会 10 余次;立项资助了国家基金课题重点培育项目18项;深入二级学院开展了申报者情况摸底调查工作,掌握了申报工作推进情况,确定了145项计划申报项目和53项重点关注项目。目前,科技处正在协同各二级学院抓实校外高水平专家对项目文本的评阅指导工作,不断提高项目文本质量,为2019年项目申报打下扎实基础。

2018年学校获批省部级项目35项。其中,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软科学项目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项目1项,省高校产学研后补助项目10项,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委政研室重大调研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2项,其他部委科研项目3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经费466.1万元(自科349.8万元,社科116.3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三、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创新团队和科技成果奖取得新成绩。

科技处精心组织省级创新团队和科研成果奖申报,积极发挥校外高水平专家指导作用,不断提高申报质量。2018年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以第二成果完成单位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以第一成果完成单位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四、积极培育,强化导向,成果水平和转化应用持续攀升。

通过加强校内外立项资助和强化绩效考核与奖励,积极培育高水平学术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截止目前,共发表高水平论文(专著)260()。其中,SCISSCIEI收录论文94篇,CSCDCSSCI收录论文39篇。成果数量和水平有明显提升。

获得各类专利授权100项、软件著作权107项。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8项。专利授权在水平和数量上连续4年实现大幅跃升,并再次获得“襄阳市发明创新激励扶持奖”,奖励50万元;获“襄阳市专业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奖”,奖励10万元。

本年度立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55项,新增6项转化成果,成果转化到账经费16万元,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达到1109.67万元。

积极寻求襄阳市政策支持,2018年获批29项“襄阳市政校企联合基金项目”,到账经费2180.232万元。

本年度纵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605.6万元。其中,自科472.8万元;社科132.8万元,再创历史新高。纵横向科研项目到帐总经费达到3895.502万元。

五、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全面服务襄阳“双百行动计划”等取得显著成效。

立项“双百行动计划”项目 111项,其中涉及乡村振兴71项,服务非农企业32项,其他8项。各项目团队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部署与领导下,上下联动、同心协力,稳步、扎实推进“双百行动计划”各项服务工作,成效初步彰显,普遍得到了服务对象好评;立项“111行动计划”项目8项;编印5期《智库要报》;组建湖北文理学院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樊城)、湖北文理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湖北文理学院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襄州区)、湖北文理学院“汉水乐府”音乐传承研究基地等研究平台4个,形成了“点面结合、特色突出、校地联动、校企协同”的新气象,开创出全面服务襄阳建设发展的新格局。

六、按章办事,规范运作,学术委员会学术治理作用充分发挥。

一是,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校学术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及职务,确保学术委员会正常开展工作。二是,严格遵循《学术委员会章程》和《专门委员会规程》,认真组织开展学术评审工作。2018年共召开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3次,学科与科研专门委员会会议7次,教学与师资专门委员会会议4次,共审议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校开放基金项目、市政府专项津贴人选、湖北省产业教授、湖北名师工作室、楚天学者、校聘客座教授、校级学术带头人等重要议题20余项,评审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学术治理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七、抓好常规,强化服务,科协平台作用充分发挥。

一是,严格遵照《科协章程》,按照省市科协要求,抓实常规工作,积极组织多支博士教授团队开展科技扶贫工作,9人获批“襄阳市科技特派员”,提出了一系列“接地气”的致富方案,为山区实现科技脱贫的战略目标找到了可行之路。二是,积极推动学会、协会开展工作,组织指导和修改学生专利申请书6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6项。大学生发明创造热情高涨。三是,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市科协科技创新智库课题、科技英才计划、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等。4项课题获批立项并顺利结题, 其中1项获“优秀”等级;3人获批市科技英才计划;1人获批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3人获批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四是,获批襄阳市“海智之家”工作站,建设经费5万元;获批襄阳市“科技人才之家”建设项目,建设经费5万元。五是,湖北文理学院荣获“2018全国科普日襄阳市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2人荣获“2018全国科普日襄阳市活动先进个人”。

版权所有:湖北文理学院科学技术发展院   电话:0710-3590964   E-mail: kjc@hbuas.edu.cn